Kuo Yi Hsin 郭奕信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尋找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最近開始嘗試回音法1搭配服用 Podcast 來練習英文口說。這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三個步驟:聆聽短句、在腦中重播,用嘴巴複頌。需要一次次重複,直到可以流暢又標準地把短句念出來為止。

礙於我們大腦記憶的暫存儲存量,超過五個單字組成的句子我們可能就記不起來了,更不用說還要一字不漏的複頌,所以我會盡量把每次練習的段落長度控制在這個範圍內。如果這些短句是被分割好的獨立檔案,我還可以輕鬆地重複播放,但如果是一整集的 Podcast ,就只能用播放器手動倒帶了。

但這些念出來花不到一秒的句子,要在播放器中精準倒帶再播放,其實超級困難又麻煩。這並不是播放器本身有什麼缺陷,真要說起來,是回音法的練習情境和聽 Podcast 播放器的使用者體驗互相衝突。

不管是用 Spotify 這種串流,或是 Podcast 播放器例如 Apple Podcast、Pocket casts 等等,大多數人在聽 Podcast 的過程中,會倒帶的情況大概就是兩種:被搭話而一時分心,錯過了內容;覺得剛才那段太棒了,想再聽一次。兩者的共同點都是要回顧「特定段落內容」,而不是「特定句子」,所以各家播放器提供的倒帶區間,最短大概就是往前五秒,沒有再更短的了。

因此當我只需要往前倒帶一秒時,這些倒帶功能對我來說就沒意義了,如果倒帶一次就是五秒,那我還得先浪費四秒讓它播,才能回到我想聽到時間點。

這就是我遇到的痛點:沒辦法有效率地重複播放 Podcast 中的特定句子。

意外的驚喜:Snipd

我嘗試了許多播放器,但卻又一次次失望,就在快要放棄用 Podcast 來練回音法時,無意間發現了 [Snipd](https://www.snipd.com/ 這一款 Podcast 播放器。它意外地符合我重複聆聽短句的需求,儘管這完全不是這個產品最初誕生的目的。

聲音的特性讓它不容易整理和回顧,所以有筆記需求時,通常還是會把聲音內容轉換成文字筆記。Snipd 便是基於這個需求,利用 AI 應用針對 Podcast 生成逐字稿 (Transcript),方便使用者可以精準地把特定段落的內容存成筆記。

看起來 Snipd 和語言學習一點邊都扯不上,為什麼居然成了我練習回音法的好工具?這就要歸功於 Snipd 逐字稿功能的衍生應用。

Snipd 的逐字稿有個特性:文字是錨定在聲音時間軸上的。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像是 KTV 的字幕,它告訴我們要在什麼時間點唱出什麼字。

但 Snipd 不只是 Podcast 版的 KTV 字幕,它更進一步讓使用者可以反過來選取文字,並且「跳轉」到那個文字在時間軸上錨定的時間點。這個利用逐字稿的精準「跳轉」,就是Snipd 讓我可以輕鬆練習回音法的關鍵。

從此之後,我不用再被限制只能「往前或往後幾秒」,而是可以告訴 Snipd:「我要回到逐字稿裡 XXX 這個字的時間點」。我只要找到我要的文字段落,就可以非常精準地來回播放短句,甚至重複播放一個單字也沒問題!

點選逐字稿內容跳轉的實際影片,還可以看到逐字稿裡有奇怪的錯字

Snipd 但還是有些小缺點,例如:

逐字稿是利用 AI 生成的,自然會有一些拼字錯誤或是漏字的情形。所以如果真的要拿來練習外文,最好還是準備由節目官方提供的逐字稿會比較保險。另外它介面還沒有中文化,所以生成逐字稿的功能也不確定有沒有支援中文。

而運行效率似乎還有很多優化空間,像我只要用了和逐字稿相關的功能,不管是單純瀏覽、跳轉或是要選段落作筆記,都可以明顯感受到手機溫度開始飆高,執行也有些卡頓。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手機實在太舊(iPhone 初代 SE)啦。

Snipd 整體來說是瑕不掩瑜的,除了拿來練習外語口說真的香,基於它明確的定位,提供的筆記劃線、匯出功能以及絲滑的使用者體驗,一定會讓平常把 Podcast 當成吸收知識管道的使用者感到非常驚艷。

看完這篇文章後,若想進一步了解 Snipd 的功能與特色,可以看看這一篇詳細的 Snipd 介紹{:target=“_blank”}文章。


  1. 回音法是由台大外文系的史嘉琳老師創造的口說練習方法,這個影片{:target=“_blank”}有老師介紹背後的原理以及示範。↩︎

Up next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 賈伯斯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除非你直接展示給他們看。」 而亨利福特(福特汽車創始人)也說:「如果當初我去問顧客到底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說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一篇科學論文可以用數學式子和專業術語來掩藏其缺乏分量或缺乏意義的缺點;而融會貫通的散文,則以原汁原味的方式來呈現構想,可以讓公眾評判。 -塔雷伯 各種論述的表達也是這樣吧。搬出一大堆數據或是佐證放在文章裡當然可行,但想要產生影響力,生動有趣的散文或者故事往往效果更好。
Latest posts 缺點,帶來認同 我如何讓 Flashcard 更有效?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仿生設計是在仿什麼 火星紀事讀後感 形之合成與推測設計 當個少數派 一樣都是產品,為什麼我們更難接受食物的口味調整? 設計過程的 IKEA 效應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刷樂牙刷的設計 幫影片畫重點 Dyson 如何解決打掃的 JTBD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parametric by design 基本物理和 Notes of the Synthesis of Form 逆向投票 misfit 的觀念用在教學上 202202122134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