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禮拜六的尋常早上,我和 P 帶著狗狗一起去吃早餐,接著到成大校園散步。這也是我們家的固定行程。
當狗狗大便完,我正準備來幫他善後,接過 P 遞給我的 撿便袋,突然發現袋子上貼了一張小標籤,上面寫著:「3 bags left」。
原來是袋子快用完了,提醒我們要記得補充,不然我哪天就得在路邊找樹葉樹枝來替代了。而對廠商來說,當然也希望我再多貢獻一些營業額1 。
看似普通的小標籤,卻帶給我一股懷舊感,它讓我想起以前玩 RPG 遊戲時,觸發機關時會跳出的對話框。這個「對話」是當特定條件達成時,產品會在當下傳遞給使用者的訊息。在這個撿狗大便的情境裡,觸發條件就是「當袋子只剩下三個的時候」。
這張標籤不是說明書。說明書是我們拆開包裝之後,會直接看到的「資訊」。在產品開始被使用之前,它就已經在哪裡了。
它和電商的感謝卡也不太一樣。感謝卡只是想在數位化的消費體驗中增添一點「人味」,和產品本身其實沒什麼關係。
這種來自產品的訊息不一定是要訴諸文字。像是蠟燭的長度會隨著燃燒變短,視覺變化就是它表達壽命長短的方式。如果換作是燈泡,這樣的訊息就不存在。燈泡在壞掉之前,幾乎是沒有徵兆的,直到某天突然開始閃爍,然後就再也不亮了。
在身邊充斥著數位產品和人機介面的時代,突然收到實體產品的訊息時,感受到了稱不上老派浪漫,而是「原來這種方法還在啊!」的情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