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師歷經腦力激盪的過程,產出一個自己很喜歡的點子時,往往就是 IKEA 效應1作祟的時候。為了設法把這個寶貝點子留下來,設計師會不自覺過度粉飾這個點子;忘記這個設計原先是要解決的 A 問題,而開始賦予這個設計「額外」的 B / C / D …… 功能。好像愈多衍生功能就代表這個設計越棒一樣。
但畢竟設計不像是工程或科學大多時候都能找到非黑即白的答案。帶有創作意味的設計過程,難免讓設計師對產出的點子有些許私心,所以直接要求設計師不能帶有偏頗立場看待這些點子其實是不實際的。
以我用在自己身上的經驗來說,比較可行的方法是改把設計看作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我們在向外探索時發現的事物是外部的,而不是由自己孕育出來的,用這樣的觀點讓我可以比較客觀地去看待設計構想。
發現了不同的設計可能性之後,最後要選擇走哪一條路?那就要以終為始,用最初的目標或者是待解決的問題來校準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