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 Yi Hsin 郭奕信 |||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因為平常會騎腳踏車通勤跟打排球,所以需要定期幫輪胎和排球充氣,索性買了一個主打「一筒多用」的平價打氣筒,一次滿足兩種不同生活情境。

雖然這款產品的品質終究反應在價格上,但以不到五百塊的售價來說,我也覺得很超值了。

除此之外,這款產品還有個令我出乎意料的設計巧思。

底部的氣嘴收納空間底部的氣嘴收納空間

因為不同物件會需要使用相對應的氣嘴,所以打氣筒本身也提供了氣嘴們的收納空間。而這個收納空間很巧妙地隱藏在底座下方。底座原本是放確保物理強度,不得不加上的支撐肋條,理論上來說是個材料限制的妥協。但是只要在肋條上適當挖掉一小部分,這些空間剛好就成了可以讓氣嘴穩穩鑲嵌進去的凹槽。


這個設計讓我想到 iPhone 的「動態島」;透過介面設計把硬體限制變成一個新功能,直接把鏡頭所在的黑色區域變成訊息顯示的區域。關於這個設計,Fred 大的這篇文章有更全面的觀點。

不管是氣嘴收納或是動態島,說穿了其實都沒太多高深的技術含量,但這些設計巧思是需要建立在跳脫既有觀點,並對使用者行為和需求深刻理解的成果。硬要把限制變功能,只會變成是設計師的自嗨。

圖片來源:Tenor
Up next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產品開發初期,通常使用者情境和需求都還不夠明朗,這種前提下進行的 prototype 測試最好把目的放在「透過 prototype 釐清問題」,才能避免只找到局部最佳解。 「意義在比較之中產生。」 我在 Circuit Breaker 這集的 Podcast{:target=“_blank”}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設計發想的階段,是一種從混沌的原始素材中,探索出要解決的問題,並將其用相關情境圖象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經由設計師的筆圖像化後,看起來就會是一團沒人看得懂的混亂,附註一些沒有條理的的語句。
Latest posts 缺點,帶來認同 我如何讓 Flashcard 更有效?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仿生設計是在仿什麼 火星紀事讀後感 形之合成與推測設計 當個少數派 一樣都是產品,為什麼我們更難接受食物的口味調整? 設計過程的 IKEA 效應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刷樂牙刷的設計 幫影片畫重點 Dyson 如何解決打掃的 JTBD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parametric by design 基本物理和 Notes of the Synthesis of Form 逆向投票 misfit 的觀念用在教學上 202202122134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