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 Yi Hsin 郭奕信 |||

設計一門好課程

《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orm》中提到:想要做出好的設計,比起不斷為產品添加新功能,解決日常情境與產品功能彼此落差產生的「不和諧」,是更容易執行的方法。

最近因為有講課需求,意外地發現這個觀念十分適合用在教學用途。

為了更容易規劃出讓學員以及自己都能滿意的課程,與其專注在「要塞多少豐富的內容到這堂課裡?」不如換個角度先思考「這堂課有哪些困難要克服才能順利進行?」

克服學生先備知識與課程的落差,要用學生容易吸收的用字遣詞。
避免課程規劃和學生期待有落差,要做好課程定位,招收「對」的學生。

比起做出華麗的簡報、準備動輒百頁的資料,這些都是學生不太會注意到的設計細節。但其實無妨。我的目的是把「不和諧」變成「和諧」,而「和諧」的事物本來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All I want to know is where I’m goin to die so i’ll never go there. - Charlie Munger

Up next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 賈伯斯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除非你直接展示給他們看。」 而亨利福特(福特汽車創始人)也說:「如果當初我去問顧客到底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說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在《社會性動物》裡看到一個心理現象:比起幫助我們的人,我們可能會更喜歡我們曾經幫助過且真的幫上忙的人。 因此當品牌想群眾募資,請求潛在顧客填寫問卷幫助讓產品變得更好時,寫問卷的行為在顧客的個人認知上,等同於幫助了這個品牌。也因此在之後正式集資上線時更有意願真正投注金錢在這個集資案上。
Latest posts 不再牽一髮動全身的設計方法 漸進式寫作 缺點,帶來認同 我如何讓 Flashcard 更有效?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仿生設計是在仿什麼 火星紀事讀後感 形之合成與推測設計 當個少數派 一樣都是產品,為什麼我們更難接受食物的口味調整? 設計過程的 IKEA 效應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刷樂牙刷的設計 幫影片畫重點 Dyson 如何解決打掃的 JTBD parametric by design 逆向投票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畚箕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設計一門好課程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