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 Yi Hsin 郭奕信 |||

因為我內向,所以我讓產品說話

賈伯斯說:「消費者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除非你直接展示給他們看。」 而亨利福特(福特汽車創始人)也說:「如果當初我去問顧客到底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說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那些和我一樣,內向性格的創業者們(更白話一點:喜歡開發產品,不喜歡業務工作),因為賈伯斯和福特的這一番話,總是能幫自己辯護,強調不需要和顧客打交道這件事的合理性。

「消費者訪談有什麼用?直接把產品拿給他們看,買或不買,多麽簡單明瞭。」

我們崇尚產品優先,只要努力把產品做好,就會有消費者買單。但如果我們心中的完美產品,其實根本沒有滿足任何人的需求呢?

如果,產品沒人要呢?

當秘密的產品開發計畫,歷經馬拉松式(不同的是沿路沒有為你歡呼的群眾)的時程後終於要上線了。創業者期待youtube上的產品介紹影片觀看數破百萬,網站因為訂單來得太多太急而當機。

「畢竟這可是消費者從來都沒想像過的創新產品,一定會爆紅!」

結果,影片的觀看數都是親朋好友幫你刷的;而網站因為沒有訂單,而你合理懷疑是系統當機。

「為什麼不買我的產品?」你很想去問每一個點過廣告、逛過網站,最後卻沒下單的人。

但那不會發生。

就連在最一開始,你都沒試著和任何潛在消費者說過話了,現在又怎麼願意去打聽他們對產品的看法?就算真的知道消費者為什麼不買帳,你還有足夠資源,把產品打掉重練嗎?

先找消費者聊聊

當你想到了一個絕妙的產品點子,當務之急絕對不是開始動手做(除非你是為了自己而做)。有了想法,最重要的是驗證消費者的需求。去找個可能會需要這個產品的潛在對象,和他們聊聊最近的生活經驗和故事。 接著你可以自問自答:「這個產品能在他們的故事裡扮演什麼重要的角色嗎?」

但是內向者的恐懼,在這時候有話要說了。

「和不認識的人聊天,這對我來說根本是折磨!」

是的,內向者和不認識的人尬聊一定會感到度秒如年,但訪談和聊天是截然不同的事。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說,內向者的某些特質,反而是透過聊天與訪談了解消費者的獨特優勢。

內向者優勢

內向者的第一個優勢:善於聆聽

比起外向者喜歡和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內向者更樂於當個聆聽者,專心聽別人說話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樂趣。

消費者訪談其實就是一個聆聽的過程。你只需要保持好奇心,就可以讓消費者從生活片段起頭,告訴你一個又一個故事。

內向者的第二個優勢:敏感

只要在人多的聚會、熱鬧的市集待久一點,內向者就容易因為太多外在刺激,覺得自己好像快爆炸了。因為我們對外界事物非常敏感,所以大腦就得忙著處理各種外部輸入的資訊。

而這樣的特質在和消費者聊天時,能讓內向者敏銳地察覺對方情緒變化,或是發現言語中的弦外之音,挖掘出消費者面臨的困境與難題。

驗證

當你強迫自己,做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消費者訪談,把自己的內向者腦袋燒壞,終於到了驗證的時刻;消費者面臨的難題,和你的想像一樣嗎?當初靈機一動的產品概念是不是對他們有幫助?

如果你的產品概念恰巧能幫上消費者的忙,那麼你有了一個很順利的起頭,繼續努力下去吧! 如果消費者需要的和你想像得完全不一樣,你更該感到慶幸,因為你沒有浪費珍貴的時間心力,打造一個未來不會有人要買的產品。

不去問,就看不到

你應該感謝自己的內向特質,讓你可以在創業初期,可以從聊天和訪談中和消費者建立關係。成為最懂他們的人,才有機會變成消費者遇到困難時能伸出援手的人。別等到產品銷量冷清、錢都快燒完了,才想要開始關心消費者,因為沒有人願意為一個自己不需要的產品浪費時間和你瞎攪和。

「消費者不管你是誰,產品是什麼,他們只在乎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只有當你能幫助消費者達成目標時,他們才會開始重視你。而你必須理解消費者內心真正的渴望以及目標,才有可能做得到。」這是賈伯斯說過的另一段話。

和文章開頭引用的有衝突嗎?其實一點也不。

因為消費者本來就不知道產品該怎麼設計,那是你的責任;而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戰和阻礙,都是真實存在的故事。但只要你不去問,就看不到。

寫給自己

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兩年前的我。當初和創業的夥伴兼太太很有自信地以為找到了寵物市場的大缺口,豪邁地砸了兩人身家以及半年的青春,打造了一個「從來沒有人想像過的」實體空間。但是這樣的新概念,卻完全沒有賺到過錢,我們用盡資源做了行銷宣傳,最後仍因為沒有市場需求,禁不起持續虧損而收攤。

Up next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很多人喜歡聽 Podcast 練習外文。但如果是以練習口說為主要目標,那就不是單純按下播放鍵這麼簡單。而 Snipd 就是少數非常適合用在口說練習的 Podcast播放器。
Latest posts 缺點,帶來認同 我如何讓 Flashcard 更有效?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仿生設計是在仿什麼 火星紀事讀後感 形之合成與推測設計 當個少數派 一樣都是產品,為什麼我們更難接受食物的口味調整? 設計過程的 IKEA 效應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刷樂牙刷的設計 幫影片畫重點 Dyson 如何解決打掃的 JTBD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parametric by design 基本物理和 Notes of the Synthesis of Form 逆向投票 misfit 的觀念用在教學上 202202122134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