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 Yi Hsin 郭奕信 |||

最近買了刷樂和聶永真聯名推出的牙刷{:target=“_blank”},買的理由很簡單,只是想在造型常常過度設計的牙刷海中挑一款簡約有美感的來用。( 基於同樣的理由,我的上一支牙刷是在 MUJI 買的。)

這款牙刷在顏色上強調「厭色系」,用低彩度的白和灰作為牙刷的主配色,達到不干擾生活空間配色的目的。功能上則是強調超極細的濃密刷毛,更容易讓牙刷產生泡泡,也更能深入難以清潔的死角等等。

顏色的部分沒什麼好評論的,畢竟有比較多的個人主觀成分。但是在實際使用後,卻發現刷毛有容易產生類似霉味的異味問題。原本以為是我個人的口臭,但發現家人用同一款牙刷也有一樣的狀況。而這個問題,也在我們把牙刷放到浴室的對外窗邊吹風曬太陽後馬上改善了。

所以我們在懷疑,會不會是因為刷毛太過濃密,反而變得很難清洗乾淨進一步有異味?

這讓我想到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總是在思考「產品正在被使用」的情境,但是否忽略檢視產品在沒有被使用時,要怎麼樣自己好好地適應情境?這是件很容易忽略但很重要的事。畢竟大部分的產品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被使用的時間都是小於沒被使用的時間。

Up next 幫影片畫重點 前幾天在用 VBTV{:target=“_blank”} 看 VNL 女排泰國對上義大利的比賽,看到義大利舉球員把一顆角度刁鑽、磅數也重的副攻攻擊接成了一顆超級完美的嗆司球,但當下比賽正精彩,也沒有特別去記比數。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解構顧客價值鏈》是透過林威宇{:target=“_blank”}認識的書,看的過程很過癮也很痛苦。過癮是因為覺得作者講得非常好,痛苦是因為我自己對這樣的思考架構很不拿手。 在看 JTBD 時,我的設計腦很容易就能把「整體情境」「需求與用途」這些 JTBD
Latest posts 缺點,帶來認同 我如何讓 Flashcard 更有效? 看起來混亂隨便的設計草圖,才是最難被 AI 模仿的 藏在打氣筒裡的設計巧思 用 prototype 避開局部最佳解 仿生設計是在仿什麼 火星紀事讀後感 形之合成與推測設計 當個少數派 一樣都是產品,為什麼我們更難接受食物的口味調整? 設計過程的 IKEA 效應 練習思考顧客價值鏈 刷樂牙刷的設計 幫影片畫重點 Dyson 如何解決打掃的 JTBD 為什麼問卷對群眾募資有幫助? parametric by design 基本物理和 Notes of the Synthesis of Form 逆向投票 misfit 的觀念用在教學上 202202122134 寫能讓公眾評判的散文 最適合練英文口說的 Podcast 播放器 善於聆聽,是內向型創業者的天生優勢